西北油田首个井站一体化智能示范区投入运行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7-10-23     点击数:

近日,西北油田分公司首个智能油田井站一体化示范区在西北石油局采油三厂10-6井区落成投运,标志着中石化智能油田建设已进入深度应用阶段。

该油田在没有先例和经验借鉴的前提下,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使智能油田建设完成了由初级探索到技术储备、应用的过程,为建设智能采油厂提供了借鉴。

该厂位于大漠戈壁深处,管理的400多口油井散落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点多面广线长,生产运行难度大。2013年,他们开始启动智能油田建设,2016年7月被集团公司定为智能化油田建设试点单位。

在长期的智能油田建设探索中,他们认识到只有把智能指挥枢纽前移,打造出以站为中心的智能基础模块,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达到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提升安全的目的。

该厂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井站一体化智能平台的构想,将部分处理异常问题的权限下放到井站,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紧急处置异常问题的机动性。

在选择试点上,该厂选择了油井全部为稠油、最偏远、管理难度最大的10-6井区。该区面积50余平方公里,共有38口油井、110条油气水管线。他们以PCS数字生产指挥系统为依托,在计转站内设立了中控室,集成应用参数远程传输、掺稀调控、在线含水检测、抽油机远程启停、无人机巡线等新技术、新成果,形成了单井到站库的一体化智能管控。

建设井站一体化智能平台,有效整合了技术、人员、业务三大资源,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过去10-6片区的巡线、巡井、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分别由5家代运行单位承担,井站一体智能平台形成后,只需要一家代运行单位就能承担起全部采油业务,彻底改变了原来协调环节多、管理难、技术推广难、运行难等问题,员工由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应对。井站一体化项目在10-6的建成后,一举减少用工6名,节约车辆2辆,年节约生产运行成本62.6万元,提高生产时效后的间接效益预计达100余万元。

井站一体化智能平台,有效提升了油田生产的本质安全。以前,巡井靠人工,掺稀靠人工,含水检测靠人工,现在巡检使用无人机,掺稀自动调控,含水检测自动化,大幅减少了员工直接接触有害物的几率,提高了企业的本质安全。同时,异常处理时效快速提升,许多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大幅减少了环境污染。

总之,10—6井站一体化示范区实现了“监控可视化、运行一体化、分析智能化、指挥精准化”,为智能化建设提供了经验。目前,采油三厂已把管辖井站划分8个片区,将按该站模式逐步实现井站一体智能化建设全覆盖。

版权所有 © 西安石油大学校友工作与合作交流处    邮箱:hzfzc@xsyu.edu.cn    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    邮编:710065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